2月2日,冬日的暖阳照耀着革命老区红安的大地,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一行轻车简从来到红安县七里坪镇许葛楼村走访慰问老党员、五保老人和困难群众,向干部群众致以新年的祝福,并围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市长陈安丽,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县长田胜辉等陪同调研。
“许葛楼村是我们七里坪镇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贫困村。”七里坪镇党委书记潘新华一路上向李鸿忠介绍。
“我就是要去这样的村去看一看乡里乡亲,向他们送去新年的祝福!”省委书记李鸿忠说。当了解到七里坪镇的人均收入只有5425元时,李鸿忠深情地说:“比全省人均收入还有几千元的差距!”
在了解中,李鸿忠得知,这里的传统种养业、林特经济、打工经济是七里坪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打工经济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
车子直入许葛楼村村后,老远就看见路边有一座祠堂建筑的房子:“这就是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县委书记余学武介绍。
李鸿忠感慨地说:“我在红安的地图上看到许葛楼村有一个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这就是红色大别山啊!”说完,李鸿忠一行下车来到军部大门前,仔细地察看了这里的建筑,从青砖、条石、黑瓦、兽头一一查看,得知这是清末年间的建筑,从墙上隐约可见当年红军题写的“扩大游击”四个大字。
进入大门后,长年在这里看护的村民闵福喜介绍,这里原来是闵氏祠堂,因为宽敞、结实,红二十五军作为军部。他说,当时军长吴焕先就住在这里指挥作战,这支部队曾走出了近百位共和国的将军,被称为“百将之军”。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对中国革命有重大贡献的英雄部队,其军部是重要遗址遗迹,必须要维护好,保护好,把它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和窗口,教育好下一代。”李鸿忠现场要求市、县二级研究修复方案,尽快修缮完工。
刘雪荣说:“我们将全市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进行整体打包向国家文物局进行申报,争取早日立项、早日修缮!”
李鸿忠表示充分肯定,他还叮嘱:“这就是我们的旅游资源,修缮成功后,可以成为红安的旅游景点,造福乡亲!”
走出军部旧址,李鸿忠来到村民闵福喜的家中。当看到四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时,李书记马上停下来 :“你们当中哪个会背诗?”四个小孩子齐声背诵了苏轼的《题西村壁》。稚气的童声和大家的欢乐声在山间回荡。随后,李鸿忠向闵福喜的母亲赵友玉及其孙子、以及到她家拜年的4个孩子各送去慰问金(红包,老人600元、孩子100元),祝赵友玉老人身体健康,祝福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许葛楼村掩映在一片参天古树和翠柏之中,看到这些景色,李鸿忠情不自禁地说:“我们提出的四个大别山,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今天已是尽收眼底了!”
“有省委的关心和群众的努力,相信大别山一定能得到发展,人民群众也会富裕起来!”余学武接过话题。
车子向大山深处前行,沿途看到的是板栗树、茶叶、松树,八角庙水库的库尾就在旦家洼垸境内,一弯清水环绕在群山之间,格外秀丽。李鸿忠边走边赞赏这里山青水秀。
旦家洼两排新建起两层小洋楼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耀眼,李鸿忠深情看着农民新建整齐划一的楼房,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踏着新修的水泥路,观赏着门前的小溪流水,欣赏着美丽新村,李鸿忠一行来到贫困户张继书的家中:“拜年啦!”
47岁的张继书和他母亲接过李书记送过来的红包,一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听说省委书记到村里来拜年了,村民都涌过来,争相向李书记问好。
李鸿忠又来到吴晓梅的家中,得知她儿子张明星三岁时就没有父亲,母子俩相依为命,到现在也在村里的帮助下建起了新房,李书记很高兴,向母子俩拜年。
来到66岁困难党员石再香家中,李鸿忠嘘寒问暖,详细询问他的家庭成员、收入来源和年货,当看到石再香老人正在炒菜准备午饭时,李书记接过锅铲,亲自为老人炒菜,围观的群众纷纷伸出大姆指。
之后,李鸿忠又来到徐义文家中慰问,看到她家中来了一个大学生模样的青年人,得知他是从麻城过来到出嫁的姐姐家中拜年的,叫徐福林,正在武汉读大学。李鸿忠亲切地询问他现在读的哪所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鼓励其好好读书,学好过硬的本领,将来回报社会。
在五保老人张招财、王国珠的家中,李鸿忠握着聋哑老人张招财的手,和他一起到屋里看望老人的年肉和糖果,在得知张招财得到侄儿张福贵、侄媳妇精心照料时,李鸿忠掏出慰问金(红包)给张福贵:“这是给你的奖励,你照看五保老人有功,村里人都要向你学习!”在得知该村的每一户五保老人都有一名党员、一名自己的亲属义务照看时,李鸿忠表示肯定,他说,对待五保老人,要建立一种亲情照看机制,让五保老人安度晚年。叮嘱当地干部要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作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各项保障福利政策落实好,积极寻找增加困难群众收入的长效办法,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
李鸿忠一直抱着村里的小孩,又来到旦家洼垸在外打工的村民刘太平家中,发现刘太平修起了二层小洋楼,太阳暖暖地正照在他家门前,李鸿忠和刘太平74岁的父亲刘先河拉起了家常。
刘太平一家正在忙着准备午饭,他们一家长年在杭州打工,得知到他家来拜年的是省委书记时,刘太平说什么也不让李鸿忠书记走,坚持要留他在家中吃饭。
基层组织建设如何,村里发展怎样,民风是否纯朴、村民孝道观念如何?一直是省委书记关心的问题。中午11点多钟,李鸿忠一行坐在刘太平家门前,一边晒太阳,一边与村干部、村民座谈,听了村支部书记张四清的介绍后,李鸿忠问:“你们一亩林地能收多少?大家都有林权证吧!”
“我们把山上的野板栗嫁接成功后,一亩林地能收3000元左右,尽管去年的板栗每公斤卖4元多一点,但算总帐,我们还是丰收了。”李鸿忠鼓励村里要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壮大村集体收入,在得知该村每年村集体收入不少于10万元时,他表示满意。
李鸿忠反复强调,一个村必须要有一个好支书,有了好的领头雁,村里才能发展快,他对村支部书记的基层工作表示肯定,并现场为他发放红包奖励。
李鸿忠还详细了解了红安县的“三万”工作情况,亲自查看了红安的“三项调查”中出台的“三张表”,然后又仔细询问了村干部的工资和村委会副职干部的养老保险,鼓励村里要多途径发展壮大村级经济,要突出重点,优先考虑部分村里副职干部的养老保险问题。
在座谈中,李鸿忠得知刘太平的三个孩子都在外面念了大学,大女儿刘晶学的是财会专业,鼓励她在家门口就业,为红安作贡献。
时间过了正午,围观的群众久久不愿离去,大家都说,想不到,省委书记大年初三来到我们这个大山深处和农民一起拉家常,跟我们一起过新年,真让人感动!
李鸿忠一行和村民刘太平的家人共进午餐,李鸿忠第一杯酒敬刘先河老人新春快乐,身体健康,第二杯敬村支部书记领导有方,让村民都富裕起来,第三杯祝老区人民早日富裕起来。
在回到七里坪镇的路上,李鸿忠得知红安县的“三城战略”搞得风生水起,对红安的北部旅游名城、中部宜住县城、南部工业新城的谋篇布局、转型升级、持续跨越发展表示满意,当听说红安的“三个一”工作作风时,李书记饶有兴趣地问:“是哪三个一作风?”
“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一分钱当两分钱花,一天做二天的事。”余学武介绍。
“这又是新的红安‘三一’精神,这个精神起到‘八倍效应’啊!”李鸿忠对新时代的红安传奇表示高度赞赏。
车子缓缓从红色旅游路经古峰岭、往北向七里坪镇区行驶。红色七里,绿色发展,长胜街、红军广场,欢乐的村民,众多的红色旅游景点,柳林河、古峰岭、火连畈、龙潭寺的新农村建设,一眼望不到边的徽派建筑,李鸿忠看到沿途的风景,心情十分舒畅。
车子从红安县城倒水河“一河两岸”经过时,李鸿忠得知红安“一河两岸”的全长有7.5公里后,幽默地说:“这跟武汉江滩差不多嘛!”
他下车看了对岸的丽水鑫城、还建房建设、清水平台,看到河水清清,市民休闲,称赞“一河两岸”是红安的城市客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是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
在清水平台,李鸿忠看到该县杏花乡一位70多岁的叶长兴老人坐着休闲:“老人好,您在这里休闲!”
“嗯,是啊,我今天还带着报纸,刚看完的。”说着,老人马上从胸口袋中掏出一份武汉晚报来,打开报纸,李鸿忠书记惊喜地发现,叶老汉刚看完的是中央一号文件要点。
李鸿忠书记和老人一人拿着报纸的一端,津津乐道地看完中央一号文件中涉农中的“六件大事”。李鸿忠亲切地握着叶长兴老人的手,祝老人新年愉快,马年吉祥。
上车后,李书记就和余学武一行谈起了红色文化产业建设情况。余学武汇报了红安文化中心、红色文化产业、影视基地建设等情况,李鸿忠对红安拍摄的《铁血红安》表示肯定,同时又指出红安要拍摄出一批象《零下三十八度》那样具有影响力的巨剧来。
“红安应该下决心把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做强做大!”李鸿忠语重心长地叮嘱。提到红色文化,李鸿忠念念不忘徐海东和陈锡联,他说这两位将军都有大局意识,都有担当精神,都有不怕困难的勇气,是真正的“红安苕”。
他说徐海东是鄂豫皖苏区的代表,对党忠诚,当年毛主席向红二十五军借1000块大洋时,没想到徐海东给了毛主席5000块,要知道,当时红二十五军的家底总共才7000块大洋。以至后来有“给他个元帅也不为过”的说法。
谈到陈锡联时,李鸿忠更是十分崇敬。他说陈锡联从不跟上级加负担,添麻烦,具有担当精神和大局意识,尤其是在粉碎“四人帮”中立下的汗马功劳。他指出,“红安苕”少变动,不太灵活,实际渗透着赞颂红安人质朴实在、憨厚可靠的品性,表里如一、顽强不屈的秉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性。他希望人们要学习“红安苕”精神,认准目标,一抓到底!
最后,李鸿忠又来到红安县新型产业园广场察看了园区佰昌营销商务中心的发展情况,他指出,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结合,让实体开发与互联网开发相结合,这种模式值得推广。
就这样,走一路,看一路,马年大年初三,湖北省委书记在忙碌充实的一天里,到老区拜年慰问的同时了解到了基层许多一手的情况,傍晚才满怀深情地离开红安。(毛红平 吴箫剑 方政军)